酒会破坏干细胞DNA,引起突变 酒能打破微生物平衡,患病几率增加

2018-01-17 09:58 来源:bet365足球即时比分-三峡商报 责任编辑:李好

年底饭局这么多酒还要不要喝?

 

  2018年伊始,国际顶尖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破坏干细胞DNA,引起突变,甚至导致癌症。这两周来,有关研究论文在朋友圈里刷屏。

  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邱红根提出“微生物理论”, 大量的饮酒会打破人体三种微生物的平衡,酒对人体益生菌必定有杀灭,让人患上便秘、溃疡性结肠炎、2型糖尿病、肥胖症、自闭症、结(直)肠癌的机会自然增加。

  一直以来,酒有众多疑问被缠身。睡前喝点红酒蛮好的,可以软化血管!酒的好处真的这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酒的相关理论与数据。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 直接破坏干细胞DNA

  酒入口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了解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乙醇→乙醛→乙酸。乙醇和乙酸都相对安全,只不过这个中间产物乙醛并不是个好东西。如果乙醛分解不够快,不仅让人反胃、呕吐,还会造成毛细血管扩张,也就是喝酒脸红。更严重的是,它会杀死肝脏细胞,如果长期被乙醛刺激,还容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当然,人体不会轻易对乙醛妥协,我们身上有一种名为醛脱氢酶(ALDH2)的保护性酶,它能够防止乙醛的毒性积累,加快它代谢为相对安全的乙酸。那么,没有ALDH2会怎么样?这次,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Ketan Patel教授与他的课题组,就在几只喝了酒的小老鼠上做了实验。他们敲掉了小鼠身上的ALDH2,无法及时被降解的乙醛让小鼠的DNA变得不稳定。接着,研究人员再敲掉负责DNA修复的FANCD2基因,DNA不稳定性明显上升。在受损DNA的影响下,造血干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造血干细胞有什么作用?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的种子,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一旦受损伤突变,形成恶性克隆的话,会成为癌变前兆。也就是说,干细胞损伤了,会增加患癌风险。

  据相关资料显示,亚洲约有5.4亿人携带ALDH2基因突变,存在突变的人群,自身不能合成足够的ALDH2来降解乙醛,这种人往往有个特征——喝酒容易上脸。科学家曾做过研究,发现约1/3的东亚人(日本人、中国人和韩国人)身体中缺乏ALDH2。

  红酒能软化血管吗?

  这种误区一定要摒弃

  2016年,新西兰科学家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人体至少有7个部位的癌症与酒精有明确的联系:口咽、喉部、食管、肝脏、结肠、直肠和乳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表过一项声明,全世界每年5.5%的新增癌症和5.8%的癌症死亡都是由喝酒引起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睡前喝点红酒很好,可以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滕林博士。

  他指出,喝酒可以软化血管,民间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医学上主要是适度的饮酒可以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可减少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沉积,起到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医生还是要求其戒烟戒酒,因为酒精、咖啡及吸烟等这种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往往容易诱发各种心脏病的发作,医生们不会主张患者去饮酒。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适度饮酒虽有益健康,但切忌过量!

  长期大量饮酒

  增加多种疾病发生率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邱红根见多了喝酒造成肠胃损伤的病人。

  他撰文指出,肠道有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三种,其数量和种类都大的惊人。对不同的个体,酒可能对杀灭的细菌具有选择性。人喝少量酒,真正进入大肠,并能够对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大量的饮酒,进入大肠的酒精必定会增多,必定会对人体肠道微生物产生影响,从而打破人体三种微生物的平衡,关键是酒对益生菌和有害菌哪一种影响更大。人体肠道益生菌和有害菌往往呈跷跷板关系——益生菌多了,有害菌就会减少,人体自然就会健康;有害菌多了,益生菌就会减少,人就会腹泻。

  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受年龄、饮食、睡眠、环境、应激、情志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绝非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样的酒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长期的大量饮酒,对人体益生菌必定有杀灭,让人患上便秘、溃疡性结肠炎、2型糖尿病、肥胖症、自闭症、结(直)肠癌机会自然增加。

  上个月,宜昌市出台《2016年宜昌城区居民健康报告》,公布了城区居民饮酒率为16.8%,男性为 32.9%,女性为2.89%。2015年,城区18岁及以上人群饮酒率为29.26%,其中男性为51.76%,女性为10.26%。从这两组数据来看,这两年来,喝酒的宜昌人越来越少了。

  从《2016年宜昌城区居民健康报告》公布的报表来看,最爱喝酒的年龄段在30—40岁。年底饭局多,酒要不要喝?看来,不少人还得进行一场心理战才行。(记者 靳芝 通讯员 韩毅)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